部分航运业人士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航运业的“结构性繁荣“,并由此推测,一旦疫情带来的阶段性问题结束,一部分需求也将自然地"消失”,届时航运业可能要面对运力过剩的挑战。
船员在线对于海运运力过剩的担忧日益加剧,尽管眼下,海运市场依然处于高景气的狂欢当中。
受到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和疫情的整体拖累,造船业订单出现下滑,但行业手持订单量依然很高。从中船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22年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427.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3%;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769.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截至2022年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2%。
来自中船集团人士在6月18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今年上半年国内船企订单的下滑,主要还是疫情影响。在国内的造船业版图中,长三角是造船基地,上海更是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过去两、三个月的封控措施,给造船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许多进口物资从上海出不来,这使得相关地区的船舶生产都受到了限制。
尽管今年前5个月,国内船企订单受到了影响,但目前手中的订单量依然可观,这主要是去年订单量较高。上述中船人士表示,该集团位于江苏的造船厂,目前订单生产排期已经排到了2025年,这样的情况此前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出现过。
船员在线目前普遍的看法认为,疫情给航运带来了特殊的机遇。在过去的两年中,供应链的拥堵导致运输时间显著延长,这不仅与海运延误有关,还与内陆拥堵和延误有关。供应链中的问题越大,对海运的需求就越大。
部分航运业人士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航运业的"结构性繁荣",并由此推测,一旦疫情带来的阶段性问题结束,一部分需求也将自然地"消失”,届时航运业可能要面对运力过剩的挑战。
航运数据情报公司Sea-Intelligence此前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运力供给情况的报告,该机构分析称,在过去的两年中,供应链的拥堵导致运输时间和船舶航线周期显著延长。当供应链变得更长时,每个集装箱受困于供应链中的时间也更长,结构性的短缺,使得市场需要更多的集装箱来满足局部需求。这也意味着随着塞港情况的缓解、运输时间的缩短,一旦供应链正常化,将会释放大量不再需要的集装箱运力。
在上述报告中,Sea-Intelligence对近几年全球集装箱使用效率指数(以每个集装箱的负载率表示)做了跟踪调查,发现2010-2014年,全球集装箱使用效率指数相对稳定,为每个集装箱1.3个负载;随后在2014-2017年出现很大波动,并有所下降;在2018-2019年再次稳定在每个集装箱1.18个负载左右;在2020-2022年期间:这一指数在2021第一季度显著下降,为每个集装箱0.95 个负载。
到了2022第一季度,集装箱使用效率开始有了改善迹象,上升至0.98个负载,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为将可能出现的过剩运力进行量化,该机构以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为样本,通过该公司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的数据,调查和分析了全球可能出现的运力过剩情况。该报告认为,如果供应链瓶颈现在就能消除,与目前相比,赫伯罗特在其集装箱船队中所需的集装箱数量将减少17%。
“未来的确应警惕订单过剩的风险。"前述中船集团人士亦向经济观察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