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船员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国海事 奋楫江海 激荡澎湃动能

来源: 时间:2022-10-17 08:50:43 类别:政策法规 被浏览:

2012—2022,非凡十年。潮涌东方,江海澎湃,激扬着海事人的奋斗精神,奔腾着海事人的奋斗故事。

铁肩担使命,碧海鉴丹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体海事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楫江海、忠诚履职,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动人篇章。

奋楫十年,他们劈波斩浪护佑水上交通平安,年均保障约2500万艘次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约40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年均开展船旗国监督检查10万艘次、港口国监督检查7500艘次。2021年,水上交通运输事故数、死亡和失踪人数、沉船艘次、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较十年前分别下降56.7%、47.4%、73.7%、42.4%,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安全底色……

奋楫十年,他们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绿色发展,持续创新机制,让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污染治理等政策深入人心,绿色船舶畅行水上,江海碧水映照蓝天,港航业绿意盎然……

奋楫十年,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在巨轮大港、江河湖海,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用赤子之心铸就水上交通安全防线,用饱满热诚倾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奋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征程上奏响雄壮乐章……

奋楫十年,他们走在前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人民满意的水上大通道,“放管服”改革掷地有声,“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简称“陆海空天”体系)破茧而出,船舶检验质量稳步提升,船员换班“应换尽换”彰显为民情怀……

奋楫十年,他们积极开展“海事外交”,全力维护我国航运业正当权益,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年磨一剑,海事铁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时代浪潮的洗礼中踔厉奋发,激荡澎湃动能,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

守望安澜 船行如歌颂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海事部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水上交通安全思路、体制、理念和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不断健全。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安全畅通便捷的水上大通道,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1年9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新《海安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新时代法治海事建设的序章。作为海上交通安全“母法”,新《海安法》对整个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进行了系统重塑。在此基础上,《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配套规章正式发布,为海事部门进一步全面、准确、有效履职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国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也从传统的交通安全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

2022年8月1日12时起,我国东海部分解禁开渔。此前象山石浦港2000余艘在港渔船完成了沿海公共航路电子海图的更新,海事、渔政等部门将执法力量重点部署在渔船出港习惯航路和沿海东、西两条航路交叉口,所有在港渔船仅用4个小时完成安全出港。

从“守全线”到“守路口”,背后是商渔船舶“各行其道”的通航格局的改变。2021年9月10日,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正式调整实施,宁波海事局通过“VTS+海巡艇”动态联动执法,着力提升水上动态监管效能,完成辖区15个雷达站、484个CCTV监控点升级部署,切实让航路中的船舶“看得到、叫得应、让得清”。一年以来,沿海公共航路宁波段船舶自然合轨率约为97.14%,引导后船舶合轨率约99.88%,形成了规范、有序、畅通、安全的沿海公共航路通航秩序。

通航格局的改变,是海事部门开展交通强国试点——打造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一项重要成果。未来,在“陆海空天”体系的支撑下,将进一步形成“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推进海事服务保障“全水域覆盖、全智能管理、全业务协同、全要素治理、全数据集成、全周期服务”,进而实现“船舶航行到哪里,海事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

对安全的追求,是海事人始终秉持的信念。十年来,围绕树牢理念、防控风险、压实责任,海事部门不断强化履职,推动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提质增效——

定期分析研判水上安全形势,剖析典型案例、查找事故致因、辨识风险,加强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和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深入推进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改革,开展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并推动航运公司船员自有化建设,全链条提升船员适任能力。强化“四类重点船舶”和“六区一线”重点水域监管,建立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开展岸基、水上、空中立体巡航,实现沿海空中巡航救助高效联动。深入开展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管理、“打非治违”、商渔船防碰撞等专项治理,重点领域整治持续深入。推进沿海船舶航路及全国沿海港外锚地总体规划制定。强化船舶检验管理,保障船舶本质安全,构建“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船舶检验新格局。“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上交通安全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碧水蓝天 书写新时代“绿色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让天更蓝——

2015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率先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三个水域设立了船舶排放控制区,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三地海事部门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刷新绿色发展海事纪录。

在珠三角,全国首个“空—陆—水”一体化的综合立体监测系统于2019年落户深圳。系统综合运用红外、紫外和嗅探等多种遥测技术,自主研发船舶排放控制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显示,为精准筛查疑似超标排放船舶提供技术支持。

在长三角,十年前,内河船舶使用重质燃料油等高硫含量燃油,其硫含量在5000PPM以上。如今,燃油换成了10PPM以下的轻质燃油,船舶废气硫排放大幅缩减。十年前,长江船舶靠港后用电依靠船舶烧油发电。如今,长江干线已具备岸电供电设施泊位1669个。2021年船舶使用岸电4941万千瓦时。2022年1至9月,船舶使用岸电4672万千瓦时。

在京津冀,“陆海空天”一体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效果明显。天津海事局通过“陆域”盯防、“海域”监控、“空域”巡航、“天域”跟踪,让燃油超标船舶无处遁形。

船舶排放控制区2018年扩大控制范围至全国沿海海域、港口及长江干线等内河水域,逐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据测算,相比2018年,2020年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年减排分别为45.4万吨、6.5万吨。

201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先后印发LNG动力船舶、锂电池动力船舶、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等技术法规,为国内设计、建造相关船舶提供技术法规依据,填补了船舶使用绿色能源领域国内标准的空白,LNG、电能、氢能得以在船舶上使用。目前,国内已有百余艘LNG动力船舶、多艘锂电池动力船舶运营,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正在建造。

让水更清——

十月,长江江苏段,江清岸绿。在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船民沈忠勇正在将生活垃圾免费转移到服务区。服务区可一次性接收船舶油污水800立方米、生活污水400立方米、船舶垃圾60立方米,有效减轻了船舶对长江水体、空气和沿线环境的污染。在江苏,“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防治模式全面铺开,船港城一体化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了船舶作为污染物处置单一责任主体的传统做法,为长江江苏段带来了无边绿意。

如今,依托“船上存储、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3.3万艘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长江船舶污染物防治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在沿海港口、在长江、西江等内河干线,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流动接收船连点成线;船舶洗舱站基本覆盖长江重点港口;更多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溢油应急设备库基本覆盖重点水域;船舶污染应急和赔偿机制逐步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碧海蓝天让水运发展更有底气,吹响了我国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最响亮的号角。

使命在肩 胸怀“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海事部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均为企业减税降费250多亿元,各项改革朝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所有证书!”在河北曹妃甸,唐山满扬船舶有限公司国际航行船舶“金满华6”轮落户登记业务办理时长压缩至3个工作日,公司负责人刘金亮不禁为海事高效率的工作点赞。

作为海事政务改革“试验田”,曹妃甸海事局形成了“集成赋权模式创新实现海事静态业务高效办理全覆盖”创新案例,37项海事政务事项全部入驻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90%以上的海事政务事项纳入“网上办”“一次办”事项清单,缩减海事静态业务申请材料50%以上,缩短船舶办证时间60%以上,一次性办结率由55%提升至85%,有效提高片区航运便利化水平。

在船检领域,开展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优化试点工作,通过船舶质量诚信机制、免于检验、替代检验、船舶自检和申明等方式,创新解决了船舶检验领域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自2021年9月试点以来,全国共开展试点船舶8536艘次,仅江苏省实施试点工作一年共节约社会成本千万元以上。

“放”出市场活力,跑出职能转变加速度;“管”出高效率,打造海事治理新高地;“服”出群众便利,铺就经济发展快车道,海事部门靶向发力,多点开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部门累计取消下放32项海事行政许可事项,占海事行政许可项目的67%。持续落实“减证便民”,实现内河船检证书18合6,国内海船船检证书19合4。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取消19项行政事业收费,年均为企业直接减负约50亿元。

放的同时,海事依法行政更加公正、规范、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共计制(修)订规章31件,国家、行业标准33项。制(修)订船舶技术法规36部。制定《海事行政检查规定》等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现场执法全规范、执法过程全记录、执法责任全追究”的全过程执法监督模式。印发《海事行政执法资格和证件管理办法》,加强执法人员准入、任职、退出管理。持续加强督察机制建设,制定《海事执法督察规定》,实现系统单位三级执法督察机构全覆盖,开展海事行政执法考核评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海事部门围绕国家战略迅速行动,以最大的决心、最硬核的举措,积极展开服务。

在京津冀,船舶检验机构船舶图纸审核实现互认,京津冀船舶远程检验指南印发,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保通保畅,京津冀内河持证船员“一证畅行”京杭大运河,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在长江经济带,长江引航服务“八项承诺”,保障长江沿线进出口贸易物流链畅通,苏皖船舶逐步实现一站式检验,长江干线锚地和停泊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在长三角,区域海事融合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同频共振,跨区域一体化水上交通管控逐步成型,长三角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长三角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展开试点、沪苏VTS覆盖水域船舶实现“一次报告、全线畅通”,一项项高效服务、一件件创新举措,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发展提供强力保障。在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搜救演习实现常态化,险情事故搜救合作千余宗,E航海活跃用户达2.19万余人,共创“一国两制”美好明天。在海南自贸港,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创新设立便捷、高效的船舶登记程序,完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工作,为海南自贸港高效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水上环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科学划分钦州湾水域航区,推动平路运河建设顺利开工,环北部湾三港实行海事政务“跨区域通办”……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船员大国。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180余万船员,船员数量世界第一。维护船员的整体权益,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服务船员整体发展,关系着船员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安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服务举措为船员提供了稳稳的安全感: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服务船员高素质发展予以规划;运行船员身心健康保障系统,倾心呵护船员身心健康;完善船员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船员证书电子化,船员政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推动出台船员个税优惠政策;服务贫困地区劳动力从事船员职业脱贫,联合推行退役军人从事船员职业“浪花计划”;保障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境内港口换班和伤病救助“应换快换”“应治尽治”,境内港口船员换班累计完成约47.5万人次,在全力维护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同时,打通船员换班返家的绿色通道。

开放自信 积极融入全球海事治理

“之前水镁石、绿泥石尚未列入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简称《IMSBC规则》),影响了运输效率,企业出口的货物经常无法按时到港,为此赔付过大量违约金。2018年以后,在中国海事推动下,两种矿石纳入《IMSBC规则》,货物运输周期缩短半个月以上,企业仓储运输相关费用下降30%,每年上下游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丹东鑫阳矿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殷华说。

水镁石、绿泥石是辽宁重点出口的矿产品,年运输量均在百万吨级别,产业链囊括近百家企业,年产值超十亿元,但货物运输效率却成为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2018年9月,辽宁海事局向IMO提交提案,建议《IMSBC规则》新增绿泥石和水镁石两种货物,并顺利通过IMO审议。两种货物加入该规则后,企业无需进行三方通报可直接运输货物,有效提升了我国绿泥石、水镁石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航运系国运。中国海事提案被国际组织采纳,关系着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也关乎着中国众多企业的切实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海事治理,背后是中国海事十年磨一剑,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决心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海事领域多边谈判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向各类国际会议提交的提案实现数量和质量“双增长”,共向IMO提交提案586份;5次当选IMO的A类理事国,成功实现17次连任;“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搜救中轨道卫星系统”“北斗短报文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对《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进行更新,通过IMO多次向全球分享中国在船舶船员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助力业界构建稳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十年间,中国海事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倡导与东盟国家开展渡运安全合作,推动发布首份东盟地区渡运安全声明文件《广州声明》。开展中韩班轮联合港口国检查、中朝海事联合巡航。成功主办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安全与合作”专题论坛。一批在国际航运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事专家人才脱颖而出。

固本强基 勇担先锋立潮头

海事队伍是我国水上拥有2.5万人的最大的经济类执法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以“五个一流”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海事铁军,全力当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排头兵、示范者。

他们着力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制定印发《直属海事系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建立人才队伍分层分级的选拔、培养、评价和管理机制,全面加强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等海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凸显,在应急处置、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坚持从严治党,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全力创建模范机关,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更加鲜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面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压实“两个责任”,持续整治“四风”,颁布实施政风建设“五个禁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强化文化引领,坚持培育和践行海事核心价值体系,涌现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陈维、“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蔡华文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和50多家全国文明单位。

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海事铁军,在推进队伍“四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加强现代化先进技术装备建设,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用专业和智慧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

截至目前,我国拥有VTS中心(船舶交通管理中心)59个,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610个,基本实现沿海和内河4级以上航道AIS信号全覆盖,VTS覆盖水域范围世界第一。以感知船舶为主线,初步建立了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安全可靠、机制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海事部门管理灯塔等各类航标18900多座,其中,华阳等五座灯塔在南海投入使用。建成投入使用的溢油应急设备库17个,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基地300余个。首艘万吨级海巡船“海巡09”轮在广州列编。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

走过非凡十年,海事铁军奋力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扬帆新征程,海事铁军挺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潮头,以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回应时代呼唤和人民期盼,与海为伴,向海图强,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浪潮中,激荡起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