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船员资讯
船员资讯
  • [船员资讯]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 南京船配签下WinGD X92排气阀杆订单

    3月10日,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所属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船配”)与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三井”)签订WinGDX92排气阀杆新造船项目订单。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排气阀杆首次在WinGD目前在产的最大缸径主机上装配应用。 中远海运重工董事长、总经理梁岩峰,党委书记李懿文,中船动力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琤,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邵煜等参加了签约会。签约会上,南京船配和中船三井签署了X92排气阀杆采购合同,双方就将来继续在船用柴油机阀杆技术开发、配套供应及服务拓展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签订采购合同 梁岩峰和李琤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船用主机、发电机、船舶配件等业务上进一步携手合作,互为客户、互相帮助,打造健康向上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体系,加快产品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签约会上,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向南京船配颁发X92排气阀杆FTPA证书。 颁发证书 WinGDX92主机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发,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低速机,以优异的性能和排放指标引领世界同类型发动机,选用双燃料低速机已成为未来大型船舶发展的趋势。但该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排气阀杆此前一直从日、韩进口,作为关键零部件,长期以来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南京船配作为专业的船用柴油机阀杆制造商,自2019年实现自主研制国产船用柴油机二冲程排气阀杆首台套装机以来,在取得MANES公司DURA-SPINDLE全系列认可证书的基础上,仅用了2年时间,通过了WinGD全型谱排气阀杆认可,再次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产业空白。南京船配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满足MANES和WinGD全工艺流程标准,具备配机资质的船用柴油机二冲程排气阀杆制造商。 秉持着“海洋动力要用中国心”的信念,南京船配在自主创新基础上,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对船用柴油机气阀产品进行创新研究与开发,加快产品升级,不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致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以更优质的服务回报客户,以更真诚的合作与客户、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船员在线网无关。船员在线网仅转载,免费分享给大家,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因此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与船员在线无关。如涉及侵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2021-03-15

  • [船员资讯] 150亿美元!新加坡欲打造航运业“硅谷”,鼓励科创企业

    新加坡交通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表示,新加坡计划到2024年,引入航运业的外来投资将达到200亿新加坡元(合149亿美元)。 他在近期新加坡议会关于交通运输部预算的讨论中说,对内投资将给“海事法律和仲裁,船舶管理和海洋保险等领域创造就业机会”。 “新加坡航运业在2020年‘表现良好’,吸引了11个新的航运集团,帮助八家航运公司合作扩大了当地业务。” 让初创企业的数量增长三倍 徐芳达表示,新加坡还计划到2025年,将PIER71资助计划支持的航运技术初创企业的数量“增加三倍以上”,从30家增加到100家。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初创企业中心,成为航运业的硅谷。”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支持下,初创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最近,SEEDSCapital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向航运技术初创公司投资5000万新元(3701万美元)。” 徐芳达还说,除了上述计划之外,新加坡要把航运技术中小企业的共同资助支持上限从目前的50%提高到70%,鼓励行业参与者“共享专业知识和资源,共同开发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行业财团的合格项目还将获得高达70%的共同资助。 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MPA)将把航运创新和技术基金增加1500万新元,使可用于航运研究、发展以及产品开发的资金总额达到1亿新元。 吸引新加坡人进入航运业 徐芳达表示,他希望吸引和培训更多的新加坡人从事航海和岸上工作。 他说:“随着航运业发展和转型,在环境可持续性,系统工程,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将有新的机会和途径。” “MPA将通过SGUnitedJobsandSkillsPackage平台,与行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培训,实习和见习机会。从4月1日起,将增加培训津贴。” 他还鼓励航运公司利用政府激励措施增加本地雇用人数,实施航运业中年职业转型计划。 徐芳达说,“因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难以预知,因此新加坡必须在海事领域投资。如果我们不抢先占领,这碗饭就会被其他人吃掉。”

    2021-03-15

  • [船员资讯] 欧盟铁心要降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航运业需做好准备

    最近欧盟委员会正加紧立法草案的制定,以期6月底之前正式提交,其中包括针对航运业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表示,目前一切仍在按计划进行。尽管该提案在业内饱受诟病,但对其提案细节外部仍无从知晓。 不同方评价不一。日本在公开的意见书中声称,该提案是有误导性的,可能会拖累脱碳的进程。日本还警告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很可能提高欧盟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相比之下,瑞典对此提案表示欢迎,并表示要适用于所有欧洲港口的国际航线。丹麦评价称,该计划必须是中立且强制的。 石油巨头也是油轮船东的壳牌(Shell)、希腊船东联盟(UGS)以及意大利船东联合会Assarmatori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即脱碳计划应该有全球的计划,或交由IMO来进行制定。正如毕马威咨询小组的警告,如果有其他国家也制定类似的碳税法规,被征税者可能面临双重征税。 事实上,随着气候问题在世界议程中的凸显,欧盟目前也面临较大压力。贸易商托克集团(Trafigura)近期与环保组织Transport&Environment和三家船东公司联合致信欧盟,敦促推进氨、氢燃料的应用。但Trafigura的高管同时也表示,应该呼吁IMO制定一项有意义的碳税方案,避免欧洲和美国单独的地区性的行动。 Trafigura每天都租有200-300条船,认为航运业在满足投资者快速增长的脱碳需求和应对气候危机的广泛社会压力方面仍然做得不够。 市场需要压力。华盛国际律师事务所(WatsonFarley&Williams)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45个行业利益相关者中,传统的银行和船东都不太热衷为削减碳排放做出投资。DNB银行全球航运主管ChristosTsakonas在周三的一场网络研讨会上形容,讲大话的时候都没有成本,一但提到钱的问题就会变成“thebigelephantintheroom”(英国俚语,表示一个明明存在的问题,却被人刻意的回避及无视的情形) 在脱碳进程中,成本依然是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纳斯达克上市船东GrindrodShipping的ECOMartynWade抱怨,过去几年,船东为了安装脱硫装置和购买环保型船舶依旧花费了数百美元,他们不介意再为脱碳出一份力,但是租船人必须也要参与承担。即便转为使用清洁燃料,主机制造商MANEnergySolutions表示,绿色氨的10年远期合同价格大约在450-500欧元,与传统燃料可以在同一水平,但考虑到绿色氨的能量密度较低,单位输出功率的价格依旧在传统燃料的2倍以上。 目前来看,由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Generale)等15家国际大型银行共同签署的波塞冬原则是当前倡议声音较大的,旨在将银行的投资与IMO的碳减排计划挂钩。这也引起了部分船东的担忧,如果脱碳进程还无得到好转,整个行业将会面临无法获得融资的境况。 低碳环保进程是问题,需要行业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不管最终的制度如何,箭已在弦上。

    2021-03-15

  • [船员资讯] 欧盟也要对班轮公司进行市场审查了?

    2020年下半年以来,集装箱运输货运价格不断上涨,受疫情及多方面影响,从远东向欧洲和北美的货运需求异常旺盛。数据显示,集运货运指数已达到近五六年来最高水平。 货运市场的火爆,为各班轮公司带来了近几年来最好的营业收益表现,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声音质疑、抱怨,甚至对此现象表达了批评。对此部分政府国家监管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回应。 近期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韦斯特格(MargretheVestager)发言人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正在与市场参与者进行讨论,包括托运人、货运代理、港口经营者和承运人,以充分了解当前情况,并考虑前进的方向。” 这是欧盟首次就当前集运市场的状况发表清晰的评论,在此之前欧盟的态度一直较为模糊,认为运价的上升并不能代表竞争的扭曲,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航运公司更善于赚钱的事实。发言人继续表示,“这些价格上涨,似乎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例如全世界范围内需求的波动,港口拥挤和集装箱短缺。” 去年9月,中国和美国先后对班轮公司进行了约谈或警告,对三个大型集装箱联盟的加强了监管,迫使班轮营业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遏制运费高速上涨的势头,包括投入更多的集装箱船舶,降低空白航次,取消各类附加费。 值得注意的,最近各欧洲班轮公司陆续公布了一系列运费上调措施。 地中海航运(MSC)已于3月1日上调了北欧至地中海港口的运费费率,其他航线的上调措施也会于3月31日之前陆续进行。 赫伯罗特(Hapag-Lloyd)宣布在3月15日起对东亚-北美航线征收GRI(generalrateincrease),征收范围包括各类干式集装箱,冷藏箱,储罐箱,平板箱及开顶式集装箱。 达飞轮船(CMACGM)也公布了对地中海至北美航线的运费上调的举措,在4月1日开始生效,并同时对欧洲至印度的运费重新定价。 可以预见,2021年往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集装箱运费水平还将保持高位徘徊,航运资讯机构普遍预测市场的上涨依旧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高位的运费为货主、贸易商带来的高额成本也将继续对贸易产生压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能达到何种地步还有待观察。 欧盟委员会在此时间的表态或许也有深意。长期以来欧盟“集体豁免条例”(BER)为班轮行业的联盟运营提供了法律的保护依据,现在也成为托运人组织的攻击焦点。欧洲货运、运输、物流和海关服务协会 (CLECAT) 和欧洲托运人理事会(ESC)日前向欧盟委员会申诉,表示这是利用了特殊地位进行竞争豁免。 对BER的修订或将成为转折的关键。但知情人士表示,这也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需要两个协会就竞争条件提出正式的、有充分根据的申诉。或者只能等待欧盟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对BER规则进行重新的评估。 在美国,农业运输联盟(AgricultureTransportationCoalition)和港口卡车运输协会(HTA)都表达了他们的批评。全球托运人论坛(GSF)也表示,“全球进出口商不仅支付了创纪录的超高运费,得到的服务也差的惊人。”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观点,航运知名资讯机构seaintelligence发文表示,集运市场不太可能存在运价哄抬的现象,过去六个月的增长幅度始终在市场合理水平,而且相较于历史数据中的暴跌,次轮上涨的幅度依旧不算突出。但同时也建议,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

    2021-03-11

  • [船员资讯] 新加坡港也堵了,关系“硬”的可能进港更快一些

    全球集装箱供应链的拥堵情况持续蔓延,从欧美地区已经延伸到了新加坡港。物流公司DSV方面称,在新加坡,一场“完美风暴”正在形成,这导致了更长的等待和延误。 北美港口的集装箱船舶严重拥堵的情况产生连锁效应蔓延到亚洲港口。比如,作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的新加坡港正在变得拥堵。 两大物流公司DSV和DHL均确认表示,希望进入该港卸货的集装箱船只等待时间明显更长。 DSV空运及海运业务副总裁ClausNicolajsen称,目前的这种情况为“一场完美风暴”。 集装箱短缺、船舶延误、资源和效率的缺乏都是问题所在。 Nicolajsen介绍称:“和市场的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在新加坡和其他亚洲港口也遇到了一些拥堵。” 根据Nicolajsen的说法,新加坡港出现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疫情的流行,以及新加坡港口的建设工作所致,因为该港正在修建一个大型集装箱码头,此外由于持续几个月的全球延误以及巨大的需求造成了集装箱的短缺也是造成现在这种极端情况的重要原因。 Nicolajsen解释说:“在保持准班率方面的挑战是,船只抵达延迟进一步加剧了港口运营的拥堵和达到时间的准确性,船舶准班率现在低于20%,而在covid-19之前该数据为60%至70%。” 根据S&PGlobal此前报道,消息人士称,一艘1.8万标箱的船只通常需要两天的时间,而目前预计抵达泊位的等待时间却达到为5至7天。1月份在新加坡等待两天以上的船只数量增至每天46艘,同比增长59%。 一位新加坡港口的引航员向信德海事网透露,“拥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集装箱船舶抛锚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三天甚至更长,有关系比较‘硬’的也有可能能直接靠。” 实际上,据S&PGlobal此前报道,有托运人表示,实际上自去年9月以来,没有一艘船能够在没有延误的情况下立即离开新加坡港。 新加坡码头运营商PSAInternational也表示:“这特殊情况是由于融合的因素,包括前所未有的多变的货运需求激增,全球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包括仓库,仓库和海港)的交通拥堵,另外就是由于重新封锁,缺乏可用的空集装箱以及准班率的下降,导致全球几乎每个港口进一步延误。” 另一家主要货运公司DHL介绍称,集装箱运输公司正在努力解决亚洲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改变船舶和设备的流向,以及尽快将空集装箱运回。 但这样的举措远不足以解决问题。DHL全球货运全球主管多米尼克•冯•奥雷利(DominiquevonOrelli)表示:“目前的运力非常紧张,不仅是在新加坡,因为所有亚洲港口都存在空箱设备短缺的问题,而美国港口尤其拥堵。” “此外,目前集装箱船舶的准班率也是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货运价格却创下了历史新高,”他说。“我们预计,目前的形势将至少持续到第一季度末。” 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合伙人、首席执行官LarsJessen表示,目前全球集装箱供应链不仅仅面临着海上的拥堵,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陆地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与卡车、铁路和仓库供应链瓶颈、拥堵有关的问题——不仅与货物本身有关,而且与疫情在地方感染和商业限制方面的影响有关。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续为港口拥堵意外出现做好准备,即使是在正常运作良好的港口。”Lars表示。

    2021-03-11

  • [船员资讯] 沙特石油重镇港口遭无人机袭击导致爆炸,或将影响世界能源供应!

    当地时间3月7日晚,位于沙特东部的宰赫兰市上空传出巨大爆炸声。 3月7日,沙特石油重镇传出巨大爆炸声,美国驻沙特使领馆发布预警! 多名身处该市不同位置的社交媒体用户均表示听到疑似导弹被拦截的声响。也门胡塞武装几乎与此同时发布声明表示,该武装向沙特首都利雅得、东部和南部的多个地区发射了8枚弹道导弹并放飞14架无人机,用以对沙特境内的石油和军事设施发动袭击。 美国驻沙特使领馆发布预警,要求所有在沙美国公民提高警惕,并做好发生类似事件的预防措施。 沙特能源部:证实石油重镇遭遇无人机袭击 沙特能源部随后发布声明,证实位于沙特宰赫兰市的拉斯坦努拉港口遭遇无人机袭击。 声明表示,拉斯坦努拉港口内一处储油场地当天上午遭遇一架来自海上的无人机袭击,袭击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或设施损失。 宰赫兰市是沙特东部石油重镇,也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而拉斯坦努拉港是海湾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石油港口之一,沙特东部产油区生产的原油及其产品多数在这一港口短暂储存后装船向国外出口。 能源部的声明谴责这些袭击活动不仅威胁沙特平民和民用目标,更影响世界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并有可能导致石油及相关产品泄漏造成的生态灾难。 沙特国防部: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沙特国防部7日晚发布声明,谴责针对沙特宰赫兰市拉斯坦努拉港口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附属设施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 声明中表示,袭击拉斯坦努尔港口的无人机在到达目标前被击落,而针对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附属设施的弹道导弹同样被成功拦截,部分残骸掉落在居民区附近,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声明强调称,沙特国防部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确保能源供应和原油出口的稳定,同时保障波斯湾海上贸易航道的安全。 出口该地的货代请注意船期延误!

    2021-03-10

  • [船员资讯]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正式上线

    (2021年3月7日,王毅国务委员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宣布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什么是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是一种综合性证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健康证明内含加密二维码,以供各国相关部门验真并读取个人相关信息。除电子化展示外,还可以打印生成纸质版。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电子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纸质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如何获取我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如需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打开微信,通过扫描官方渠道推出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 (2)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获得小程序入口,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首次登录前,需根据程序提示进行个人身份认证及护照等旅行证件认证。 (“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小程序界面) 使用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能为我带来什么便利? 疫情常态化乃至后疫情时代,健康因素在国际人员往来中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达成健康证明互认安排,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将在推动跨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公民“行走天下”提供坚实保障。

    2021-03-10

  • [船员资讯] 将改造30船!新加坡的大型船东公司EPS选择甲醇+氨燃料,未来燃料来了?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大型船东公司EasternPacificShipping(简称EPS)近日正式表态将对旗下部分船舶进行改装以达到能够使用甲醇和氨燃料从而实现碳减排的目的。 实际上在减排环保压力迅速积压的目前,在如何选择未来船舶燃料这个问题上,目前包括马士基在内的多家航运公司、船级社等都将目光聚焦到了甲醇以及氨燃料的身上。 EPS宣布改造部分船舶 3月5日,新加坡船东公司EPS宣布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把改装其部分船舶,从而使得这些船舶可以转向使用更清洁的甲醇或氨燃料。 该项目中,EPS将与MANEnergySolutions和OCINV(一家氮和甲醇产品的全球主要生产商和分销商)合作进行。 实际上这两种替代燃料在业界已经被广泛讨论,也有一些航运公司曾率先试水,但在航运业内目前几乎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EPS透露,其计划对现有油轮船队中的“部分常规船只”进行改造,这些船只使用MAN的主机,以甲醇或氨为燃料。 此外,该公司还表示,在未来该公司还将继续选用MAN的主机使用这两种新型燃料。 EPS尚未公告哪些船舶将被选出来进行改造,但已确定30艘船舶——主要是LPG运输船、中型气体运输船和MR油轮——为合适的候选船舶。目前主要是根据船上现有主机的类型做出的选择。 MAN方面也表示,目前已经开发出了甲醇燃料的改造方案,并预计第一艘船舶改造工作将在12个月内展开。MAN方面还表示,这种改装工程实际上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正常情况下干坞内可两周内完成。 而关于氨燃料的改装一揽子计划目前则仍在开发中,预计会更加复杂。 EPS首席执行官西里尔·杜考(CyrilDucau)表示,投资甲醇和氨的决定源于该公司“可持续性始于责任”的坚定立场。Ducau将这次与MAN和OCI的合作描述为“不同的行业参与者以一致的价值观团结起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例子”。 其还在公告中表示,“这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在今天实施低排放措施并同时为明天开发出新的减排解决方案。改造成为使用甲醇燃料将我们现有的使用传统燃料的船舶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我们得以继续显著而迅速地降低我们的碳足迹。” “与此同时,开发氨燃料改装项目和新造船项目将有助于我们开发更成熟的零碳解决方案。我们很期待下一步的进展,并与业内人士分享我们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上述协议,OCI将负责为EPS提供甲醇和氨燃料。此外,OCI还打算以长期定期租船的方式从EPS租赁第一艘甲醇改造船。EPS目前已确定其船队中有6艘船符合这家荷兰公司的要求。 OCINV首席执行官AhmedEl-Hoshy表示:“我们认为,从采用灰、蓝甲醇和氨燃料开始,然后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关法规公约的继续发展,客户的需求将转向绿更为绿色的燃料。” 与EPS和奥弗家族(详情见:→航运大咖丨以色列亿万富翁、大船东IdanOfer)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OCINV之所以加入本次计划,是因为他们想推动行业的发展。 El-Hoshy表示:“使用氨或甲醇作为运输燃料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这些产品是帮助该行业以成本效益高的方式脱碳的最佳替代品。” “我们对此非常有信心,除了在新造船方面很有前途外,现有船舶也能在很经济的情况下经过改装使用我们的这种低碳燃料以满足业内减排的目标。” MAN副总裁兼研发主管BrianOstergaardSorensen表示,MAN已经推出了一款甲醇燃烧的二冲程主机,并预计将在2024年推出首款氨燃料主机。“甲醇和氨是非常有趣的候选零碳燃料,”他说,同时指出,与EPS和OCINV的合作是MAN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可持续技术的战略的一部分。 与EPS类似的模式,OCI还联合MAN与德国的HartmannGasCarriers航运公司签署了一份类似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协议,OCI打算租用由Hartmann及其商业部门GasChemServices建造、拥有和运营的氨燃料运输船。这些新船将使用以MAN设计的氨燃料主机。这三家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推动氨燃料船的商业化,加速航运业的能源转型和脱碳。” 马士基也初步选定了甲醇等4种未来燃料 如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选甲醇!马士基将于2023年运营全球第一艘碳中和船舶》,近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方面就表示,为加快脱碳进程,该公司将于2023年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向客户提供更多碳中和产品,并为燃料供应商提供激励,以扩大新型燃料的生产。 此外,马士基表示,未来,所有自有新建船舶都将能使用碳中和燃料。 实际上,根据马士基最近发布的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该公司正在就四种未来燃料:氨燃料、甲醇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以及木质素燃料进行研究测试。 马士基在报告中写道:“为了应对实现脱碳的紧迫性,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任何过渡性技术的情况下,直接跳到纯净零排放船舶燃料技术。” 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前,马士基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替代传统燃料油的燃料,以实现该集团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性的目标。 ABS发布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船用燃料——甲醇》 近日,ABS发布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指南,评估了以甲醇作为燃料的船舶在设计和运营方面面临的挑战。 ABS可持续发展系列白皮书研究了船舶业的各类燃料选择,《船用燃料——甲醇》作为该系列中的最新一篇白皮书,旨在为船东在考虑甲醇作为短期和长期的燃料选择时提供相关信息。 ABS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总监GeorgiosPlevrakis表示:“因其具有减少船舶运营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潜力,甲醇的应用吸引了远洋船舶、短途船运、渡轮、邮轮及内河船舶船东的广泛兴趣。诚然,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选择和应用才刚刚开始,但ABS将致力于确保船东、运营方、船厂和设备制造商在制定脱碳战略时,充分了解甲醇的潜力。” RINA和SDARI联合开发甲醇/氨燃料油轮 另据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2月12日意大利船级社RINA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项目协议,将共同开发一种能够使用氨或甲醇作为燃料的开创性船舶设计。 根据该协议,SDARI将专注于船舶概念开发和设计,而RINA将验证是否符合适用规则,包括替代燃料的使用。 目前该项目所选择的船舶类型是油轮,项目将研究在这种类型的船舶中同时使用甲醇和氨燃料,该项目将增加对这两种燃料在航运业中的应用的了解,并有机会将设计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船舶。该项目的外部支持将由MANEnergySolutions提供,该公司是双燃料创新领域的领导者。 交通部水科院主导船舶使用甲醇燃料研究 2020年7月13日,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作为合作伙伴参与了由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的 “甲醇在中国船舶上应用的可行性及推广研究” 。此项研究其他的参与方包括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和分销商梅赛尼斯公司和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和分销商之一,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本项研究将基于中国能源和船运行业特点,全面系统研究甲醇作为船舶燃料在技术和经济性方面的可行性,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积极有序引导甲醇作为船舶燃料在中国的发展 。 2020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将甲醇用作船用燃料的临时导则,为船东和运营方提供了甲醇和乙醇作为燃料的选择。目前,已有12艘甲醇燃料船投入使用,另有10艘手持订单。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GregoryDolan指出:“将甲醇用作船用燃料可以为船舶运营方提供立竿见影的脱碳益处: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净排放,完全遵守IMO2020的要求,并随着可再生甲醇产量的增长走向净碳中和。我们很高兴ABS能提供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指南,作为现有参考资料的及时补充,以帮助设计方、船厂、船东及租赁方了解甲醇带来的机遇。” 船厂将迎来又一批好生意 克拉克森研究近日曾发布报告称,近年来,航运市场的环保规则规范的进程持续加快。除上文述及的硫排放、压载水相关的规范外,国际海事组织针对氮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设立了减排目标。为应对规范要求,部分船东开始考虑对现有船队进行动力改装。2020年,共计7艘船舶开展了LNG动力改装作业,4艘开展了LPG动力改装作业,另有15艘将主机改为电池动力。与此同时,安装节能设备以降低排放水平也成为市场内新热点,近期相关设备的加改装量有所上升。 航运业绿色议程将会成为未来的长期议题。尽管目前脱硫塔安装热潮已告一段落,但为实现绿色转型,各类节能及环保设备的加装需求或将为修船市场带来再次成长的可能性。

    2021-03-09

  • [船员资讯] 史上首次!这条货船上,清一色女海员,刚刚正式起航~

    2019年,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海事界女性计划发布了一个新的标志,作为其支持联合国第五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性别平等、赋予所有女性权利”的一部分。海事界女性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鼓励IMO成员国敞开其海事机构的大门,使女性和男性平等地接受培训并获得适应航运业要求的突出能力。 为了庆祝国际妇女节,目前的印度国内最大航运公司、国有航运公司印度航运公司(SCI)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做出了一项伟大的创举。 在印度港口、航运和水路部长曼苏克·曼达维亚(MansukhMandaviya)的见证下,一艘名为SwarnaKrishna的货船(成品油轮),在由一支全由女性组成的海员团队的操纵下顺利离港。 印度媒体称,MansukhMandaviya本航次的出发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历史,因为这是世界海运史上第一次一艘货船上的海员都是女性。妇女正在打破以往由男性主导的行业壁垒。 Mandaviya对这一批女海员表示了感谢和慰问。其表示,“她们是印度面向全球航运业的形象大使,她们使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 SCI在雇佣女海员方面是非常先驱的航运公司,该公司在培养女性海员方面也非常的有经验,该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激励女性实习生投身海运业。 当天,SCI女董事长HKJoshi在该轮离港前也登上了该轮,并就女性在印度航运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HKJoshi还谈到SCI对实现海事领域“范式转变”的不懈追求,该公司承认并尊重航海女性并愿意进一步为女性海员赋能,并鼓励她们敢于、努力和做出牺牲来实现这一目标。 印度航运部长SanjeevRanjan、 加瓦拉尔·尼赫鲁港港口主席SanjaySethi、孟买港口信托主席RajivJalota和印度航运部总干事AmitabhKumar出席了仪式,并对女性海员的努力表达了赞扬。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在全球约120万海员中,女性海员占其中的2%,而这些女性海员中有94%在邮轮行业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从事远洋商船的女性海员在所有女性海员的占比不足6%。 SwarnaKrishna为一艘7万吨级的成品油轮,是一艘传统意义上的正式的货船(亦即非邮轮)。 该船所述船舶管理公司,船舶运营公司均为SCI,为印度政府国有。

    2021-03-09

  • [船员资讯] 关于印发《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通知

    为规范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管理,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内河水域环境,现印发《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关于调整内河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管理权限的通知》(海船员〔2010〕506号)的要求,各省级海事局负责本辖区内河油船、散装化学品船、客船、高速船、滚装船和载运包装危险货物船船员的特殊培训考试发证和管理工作。  二、按照原有各项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发证办法取得的旧版《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在其有效期内仍可继续使用,申请换发相应新版《合格证》的,应先完成再有效审验。  持旧版《内河600总吨以下油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的,在完成再有效审验后,可直接申请换发新版《内河1000总吨以下油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  持旧版《内河600总吨以下散装化学品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的,在完成再有效审验后,可直接申请换发新版《内河1000总吨以下散装化学品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  持旧版海船船员《油轮船员特殊培训安全操作合格证》的,在完成再有效审验后,可直接申请换发新版《内河1000总吨及以上油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  持旧版海船船员《化学品船船员特殊培训安全操作合格证》的,在完成再有效审验后,可直接申请换发新版《内河1000总吨及以上散装化学品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  三、在内河液化气船上任职的船长和高级船员应取得海船船员《液化气船货物操作高级培训合格证》,其他船员应取得海船船员《液化气船货物操作基本培训合格证》。  四、关于新版《合格证》  (一)新版《合格证》为插页形式,每一插页签注一项特殊培训项目,统一置于内河船舶船员证书簿内。新版《合格证》由我局统一印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以及各直属海事局统一向我局申报领用。  (二)新版《合格证》的制作要求  各船员考试和发证机构应统一使用内河船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证书制作统一使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包括相片打印)。  新版《合格证》填写内容说明:  1.证书编号:由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加船员本人身份证号码组成。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特殊培训种类,其中O—油船,B—散装化学品船,C—客船,R—滚装船,H—高速船,J—载运包装危险货物船。  2.适用项目:应详细注明所适用的范围。  3.船员数码相片:按内河船员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标准打印,船员考试和发证提交的相片必须为同底照片。  4.新版《合格证》日期栏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  (三)新版《合格证》用章要求  合格证打印完毕后,应在签发机关栏处加盖发证机构公章(红印)。  五、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关于内河高速船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员字〔1999〕155号)、《关于颁布〈内河滚装船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通知》(海船员字〔2001〕168号)、《关于印发〈内河散装液体货船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通知》(海船员〔2002〕519号)、《关于印发〈内河客船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通知》(海船员〔2003〕13号)、《关于印发〈内河载运包装危险货物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的通知》(海船员〔2004〕10号)同时废止。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