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船员资讯
最新资讯
  • [船员资讯] 威海重工科技再获4船套集装箱船改造项目甲醇燃料系统订单

    继6月份与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签订了5船套新造船项目的甲醇燃料系统合同后,近日,威海重工科技再次与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正式签署了2艘20000TEU和2艘13800TEU现有集装箱船双燃料改造项目的甲醇燃料系统合同。这是威海重工科技承接的首例营运船双燃料改造项目的甲醇供应系统EPC合同。 图为20000TEU集装箱船 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作为高附加值船型,有效填补了国内甲醇燃料动力船的行业规范标准,为助力我国绿色零碳装备产业的自主研发、实现绿色零碳技术在船舶上的融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性的战略引领作用。

    2024-07-12

  • [船员资讯] 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研究分委会,成立!

    近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海上环境保护专业研究委员会新设下属工作机制——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研究分委会。分委会挂靠浙江海事局、中国拆船协会,主要开展船舶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解相关工作研究。 背景介绍 《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和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简称《香港公约》)是IMO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我国是最早参与制定该公约的国家之一。《香港公约》基于船舶全生命周期污染治理理念,管理要求覆盖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维修、拆解等各领域。作为全球重要的造船、航运大国,《香港公约》将于2025年6月26日起在我国正式生效。 公约解读 一船上有害材料的控制 《香港公约》要求各缔约国禁止/限制悬挂其国旗的船舶或在其管辖下营运的船舶上安装或使用公约附录1所列的有害材料,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船舶符合这些要求。 有害材料系指易于对人类健康/环境造成危害的任何材料或物质,包括并不限于石棉、多氯联苯(亦称聚氯联苯(PCB))等禁止或者限制安装和使用的有害材料。 二有害材料清单的制定 《香港公约》要求每艘新船上应存放一份有害材料清单,该清单应经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任何个人或组织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指南,包括指南中所有的阈值和免除,予以验证。 三检验的要求 适用《香港公约》的船舶在投入营运前或在《国际有害材料清单证书》签发前需要进行初次检验,并进行主管机关规定的期限且不超过5年的换证检验。 四证书的签发 船舶完成初次检验或换证检验后,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任何个人或组织应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指南对船舶签发《国际有害材料清单证书》。 产业特色 浙江地区有覆盖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维修、拆解等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有符合《香港公约》《欧盟拆船法案》等要求的拆船厂,有150余艘大型国际航行船舶合规拆解经验,为开展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研究提供强大产业支撑。2023年浙江船舶工业产值达568亿元,其中修船产值最为突出,占全国修船产值的47%。 研究先行 浙江海事局早在《香港公约》制定之初就成立研究团队跟踪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并积极承担、参与相关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代表我国参加拆船国际研讨,主动研究起草《香港公约》履约建议方案。同时,为推动政产学研用在拆船领域的紧密合作,搭建拆船行业广泛参与的研究平台,浙江海事局与中国拆船协会深入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推动拆船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计划 一收集掌握行业数据和信息,摸清我国拆船业现状,全面评估、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二推动公约国内法律化进程,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船舶监管体系,提供绿色拆船监管依据。 三完善船舶拆解监督管理体系,规范拆船活动,控制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四提高拆船行业社会认知度,积极宣传中国绿色拆船理念与实践,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 来源:浙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中国拆船协会     相关资讯 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研究分委会,成立! 极端天气:18名海员遇险弃船+马士基绕航 突发!MSC和马士基的箱船又遭袭! 疑似压载水没调好,军舰倾覆 除气作业不当,一名船员不幸丧生! 一海员被发现上吊身亡,疑似自杀 一海员被发现上吊身亡,疑似自杀 案例分析——主机高压油泵柱塞偶件卡死 离谱!船员报告落水,6艘大船连续搜救 无证驾船?拘留!

    2024-07-12

  • [船员资讯] 老牌航运公司被收购后首次新造船!瞄准甲醇双燃料

    7月8日,日本欧力士集团( OrixCorp)宣布通过旗下的三德船舶订购了2艘甲醇燃料 Kamsarmax型散货船和1艘常规燃料的Kamsarmax型散货船。 2艘甲醇燃料船将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的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另1艘常规燃料船由日本大岛造船位于长崎市的香菸工厂建造。 这是 欧力士集团完成对三德船舶的收购后,首笔新造船订单,也是该公司首次订造甲醇燃料船。 “Kamsarmax”的形象图,来源:常石造船 今年2月份, 欧力士集团宣布签署协议收购三德船舶(SantokuSenpaku)的全部股份。(可参考:→三家公司清空船队,两家老牌船东退出航运业)三德船舶拥有超50年的经营历史,运营67艘船舶,VesselValues对其船队股价总值达26亿美元(包括在中国订购的六艘7,500T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详情见:→官宣!远海汽车船订造6艘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船(PCTC) 据称, 欧力士集团和三德船舶将重点发展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务,订造甲醇燃料船也是为了积累相关环保型船舶的运营管理经验。 常石造船表示,新型甲醇燃料Kamsarmax型散货船比传统燃料船舶CO2排放量减少了约15%,同时可以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约95%。

    2024-07-11

  • [船员资讯] 来了!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交付,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特别的船,为特别的您!中远海运汽车船队全新启航 盛夏时节,福建厦门。7月10日,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中远海运特运运营的首批7500车位LNG双燃料新型汽车船命名首航,标志着中国汽车远洋运输船队全新首发,正式驶入“大船时代”、“新能源时代”。 一辆辆崭新的商品车从码头前沿缓缓开上新船尾跳,新船“辽河口”轮将搭载5000余辆来自北汽、柳汽、比亚迪、奇瑞等品牌的商品车开启欧洲航程;与此同时,其姊妹船“闽江口”轮在上海完成装船作业后也将搭载4800余辆商品车前往波湾。 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朱碧新、副总经理林戟,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黄燕添,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夏长文,厦门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蔚,厦门海沧海关关长洪志强,东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温亮,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福建船舶工业集团董事长赵金杰,上海船舶设计院院长吕智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左新宇,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徐耀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秘书长李建军,奇瑞国际副总经理冯平,上汽集团副总裁吴冰,上港集团副总裁王海建,以及来自一汽、上汽、长安、奇瑞、长城、江汽、重汽、东风、比亚迪、江铃、广汽、福田、北汽、捷途、柳工、徐工、三一、宇通、金龙、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小鹏、零跑、小松、大众、Scania等车企嘉宾和媒体朋友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共同见证新船命名首航。 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朱碧新,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黄燕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上汽集团副总裁吴冰,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如堂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中远海运特运董事长张炜参加仪式,总经理黄南在仪式上作“舟车共济新质未来构筑汽车出海新优势”主题演讲。教母冯平女士为新船命名。 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聚焦汽车出海新痛点,积极统筹航运、港口、物流资源优势,为广大车企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国车出海”。旗下中远海运特运打造了“汽车船滚装+重吊船吊装+专用框架搭配多用途船”的组合运输模式,中远海运集运积极拓展集装箱汽车运输,通过提供多种汽车运输方式,满足广大车企多元化运输需求;为客户打通了157条航线,覆盖60个港口,提供310个产品,扩大出口覆盖面;完善全球港口布局,全球旗下有38家港口,371个泊位,初步构建起以中国市场为主、国际市场持续增长的全球码头经营格局,并提供多种延伸服务。2023年集团承运各类车辆42.9万台、2024年上半年承运车辆21.5万台,同比增长7.5%,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了中远海运力量。 首批入列!中国汽车远洋运输船队全新启航 在加强全球资源配置和通道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同时,中远海运集团积极推进运力建设,为中国汽车出口打造大型、新型,技术领先、绿色环保的专业汽车船队。自2022年起,旗下中远海运特运及其合资企业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简称:远海汽车船),通过多种方式下单订造了24艘7000-8600车位的大型现代化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 此次首批交付的“辽河口”“闽江口”轮均为75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型,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福建船政下属厦船重工、马尾造船自主设计建造,交由远海汽车船运营。船舶总长199.9米,型宽38米,续航力12000海里。船舶各项性能指标国内领先,推进系统设计成单机单桨,采用LNG双燃料主机、单艏侧推、电动RORO系统。全船拥有13层车辆甲板7500个标准车位,其中包括4层可升降甲板,可装载乘用车、卡车、工程机械等各型车辆。 根据计划,今年下半年还将有5艘新船分批交付并投入运营;明年预计交付11艘,2026年交付6艘,届时将形成约30艘专业汽车船队规模,每年70万台的运输能力,其中清洁能源船舶占比高达80%。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现代化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由于其装备精良、科技含量高、建造难度大、生产周期长(相对其他船型而言)以及船体宏大、配套品种繁多等特点,还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具有“一船带多业”的效能作用。 在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福建船政在保持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品转型,旗下马尾造船和厦船重工承接了中远海运特运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新造船订单12艘,两家船企强化资源配置,优化工艺流程,形成南北两条滚装船生产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将福建打造成建造汽车滚装船知名基地。建造“辽河口”轮的厦船重工作为国内设计建造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的“排头兵”,2020年成功交付全球首艘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此次“辽河口”“闽江口”两轮分别实现较合同提前48天、139天交付,为该批新船型交付打响了开局。 绿色智能!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船队样本”加快形成 绿色化、智能化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全球航运业共同面对着新能源动力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等新课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远海运积极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努力成为绿色智能航运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1绿色升级,助力实现汽车产业链双碳目标 ESG是汽车船运输重点关注的方向。中远海运特运加快绿色转型,新造汽车船全部为LNG双燃料船,光伏系统、生物燃料在多船型上得到应用,并通过数字化实现船舶运营全程能效预警和管控。所属汽车船队2023年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5.79%,随着新造双燃料LNG船舶下水,预计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较2022年将进一步降低35.25%。 本次新接的7500车位LNG双燃料滚装船,设计满足国际海事组织严格的TIERIII排放标准要求,采用多项先进绿色环保技术,运行过程中将大幅节能减排;与传统燃料油汽车船相比,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物排放和90%以上PM颗粒物排放。船舶投入运营后可实现24%以上的减碳率,以一个典型的中国-欧洲往返航次为例,使用LNG替代燃料,每航次可减少CO2排放2100多吨,将为我国汽车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2全链路“数字化”,实现全链条“可视化” 中远海运特运积极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打造数字化平台,致力于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开发的全程可视化货舱CCTV检测、动力电池数据监测、安全预警系统,最多可同时监测5000台新能源车,填补了海运行业大批量监测动力电池温度的空白;以船舶CCTV监控系统为基础,打通了商品车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实现运输过程车辆在船舶的精准定位(一车一码一位置),可为客户提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全链条“可视化”体验;首创采用NFP算法的智能船舶配载系统,能快速实现多船舶多任务同时配载、整船车辆“一键配载”,系统功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合资公司远海汽车船自2023年4月成功签发首张汽车船区块链电子提单,至今已累计超过70单,涵盖商品车15000余台,有效提高全链条单证流转效率、避免单证遗失风险、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此次新接的“辽河口”“闽江口”轮,实现CCTV监控系统全覆盖货舱区域,可全程实时监控车辆状态;系统采用红外感温成像技术、图像识别算法、物体监测算法、边沿计算等数字化手段,全程对舱内温度及车况进行实时监控,提供高温预警、超高温报警,为汽车运输保驾护航。 3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一半以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灵活响应新形势新任务,中远海运特运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出海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今年2月,合资公司远海汽车船研发申报的技术成果《一种汽车船货舱绑扎孔密封盖》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成果有效提升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在新能源汽车滚装运输领域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车辆大型化、新能源车自重大的特点,远海汽车船联合中远海运下属供应公司开发的3吨汽车船专用绑扎带,获颁《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证书,填补了国内汽车船专用3吨绑扎带的空白。相较于2T级产品,3T级绑扎带安全系数更高,为船舶装载提供更广的适用范围,显著提升作业效率,目前已在公司船舶批量投入使用,有力支撑新能源车大规模整车出口。 历久弥新!“大国船队”护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中远海运特运是国内最早进入汽车专业运输领域的航运企业,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专业汽车船队,与国内各大车企稳定合作,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外贸汽车船运输量始终保持中国第一的位置。近年来,公司加速全球资源布局、加强节点建设,目前整体上已具备海外定制化专属服务的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包括港口、仓储、分拨配送及增值服务的总体解决方案。 中远海运特运合资企业远海汽车船是中远海运集团唯一专业从事汽车船外贸经营的平台,目前已形成波斯湾每月3-4班的服务,东南非每月2班的服务,并即将开始每月1班的欧洲航线服务。公司将持续优化航线资源配置,除继续巩固和加强泰国波湾航线外,欧洲航线计划明年增加到每月2班,同时还将开通澳新航线、墨西哥/南美西航线。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汽车出口230.8万辆,同比增长31.3%;传统燃油车出口178.9万辆,同比增长37.5%;新能源汽车出口51.9万辆,同比增长13.7%。 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中远海运特运将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打造世界领先的汽车船队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化“软实力”优势,推进布局海外重点区域节点,不断优化供应链和通道建设,为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助力“中国制造”全方位拥抱全球化未来。 特别的船,为特别的您!     相关资讯 来了!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 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交付 中远海运重工自主设计首制8.25万吨散货船 台州枫叶船业再获2+2艘甲醇燃料加注船的 全球首艘!大连海事大学再添一新校船, 158年历史上首艘! 重磅:韦立新造六艘32.5万吨WinningMax型矿 中集太平洋海工再获2艘新船订单 山东海运,10船全部到位! 签约!船王再下单!

    2024-07-11

  • [船员资讯] 来了!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交付,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特别的船,为特别的您!中远海运汽车船队全新启航 盛夏时节,福建厦门。7月10日,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中远海运特运运营的首批7500车位LNG双燃料新型汽车船命名首航,标志着中国汽车远洋运输船队全新首发,正式驶入“大船时代”、“新能源时代”。 一辆辆崭新的商品车从码头前沿缓缓开上新船尾跳,新船“辽河口”轮将搭载5000余辆来自北汽、柳汽、比亚迪、奇瑞等品牌的商品车开启欧洲航程;与此同时,其姊妹船“闽江口”轮在上海完成装船作业后也将搭载4800余辆商品车前往波湾。 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朱碧新、副总经理林戟,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黄燕添,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夏长文,厦门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蔚,厦门海沧海关关长洪志强,东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温亮,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福建船舶工业集团董事长赵金杰,上海船舶设计院院长吕智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左新宇,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徐耀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秘书长李建军,奇瑞国际副总经理冯平,上汽集团副总裁吴冰,上港集团副总裁王海建,以及来自一汽、上汽、长安、奇瑞、长城、江汽、重汽、东风、比亚迪、江铃、广汽、福田、北汽、捷途、柳工、徐工、三一、宇通、金龙、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小鹏、零跑、小松、大众、Scania等车企嘉宾和媒体朋友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共同见证新船命名首航。 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朱碧新,厦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黄燕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上汽集团副总裁吴冰,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如堂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中远海运特运董事长张炜参加仪式,总经理黄南在仪式上作“舟车共济新质未来构筑汽车出海新优势”主题演讲。教母冯平女士为新船命名。 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聚焦汽车出海新痛点,积极统筹航运、港口、物流资源优势,为广大车企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国车出海”。旗下中远海运特运打造了“汽车船滚装+重吊船吊装+专用框架搭配多用途船”的组合运输模式,中远海运集运积极拓展集装箱汽车运输,通过提供多种汽车运输方式,满足广大车企多元化运输需求;为客户打通了157条航线,覆盖60个港口,提供310个产品,扩大出口覆盖面;完善全球港口布局,全球旗下有38家港口,371个泊位,初步构建起以中国市场为主、国际市场持续增长的全球码头经营格局,并提供多种延伸服务。2023年集团承运各类车辆42.9万台、2024年上半年承运车辆21.5万台,同比增长7.5%,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了中远海运力量。 首批入列!中国汽车远洋运输船队全新启航 在加强全球资源配置和通道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同时,中远海运集团积极推进运力建设,为中国汽车出口打造大型、新型,技术领先、绿色环保的专业汽车船队。自2022年起,旗下中远海运特运及其合资企业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简称:远海汽车船),通过多种方式下单订造了24艘7000-8600车位的大型现代化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 此次首批交付的“辽河口”“闽江口”轮均为75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型,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福建船政下属厦船重工、马尾造船自主设计建造,交由远海汽车船运营。船舶总长199.9米,型宽38米,续航力12000海里。船舶各项性能指标国内领先,推进系统设计成单机单桨,采用LNG双燃料主机、单艏侧推、电动RORO系统。全船拥有13层车辆甲板7500个标准车位,其中包括4层可升降甲板,可装载乘用车、卡车、工程机械等各型车辆。 根据计划,今年下半年还将有5艘新船分批交付并投入运营;明年预计交付11艘,2026年交付6艘,届时将形成约30艘专业汽车船队规模,每年70万台的运输能力,其中清洁能源船舶占比高达80%。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现代化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由于其装备精良、科技含量高、建造难度大、生产周期长(相对其他船型而言)以及船体宏大、配套品种繁多等特点,还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具有“一船带多业”的效能作用。 在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福建船政在保持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品转型,旗下马尾造船和厦船重工承接了中远海运特运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新造船订单12艘,两家船企强化资源配置,优化工艺流程,形成南北两条滚装船生产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将福建打造成建造汽车滚装船知名基地。建造“辽河口”轮的厦船重工作为国内设计建造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的“排头兵”,2020年成功交付全球首艘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此次“辽河口”“闽江口”两轮分别实现较合同提前48天、139天交付,为该批新船型交付打响了开局。 绿色智能!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船队样本”加快形成 绿色化、智能化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全球航运业共同面对着新能源动力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等新课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远海运积极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努力成为绿色智能航运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1绿色升级,助力实现汽车产业链双碳目标 ESG是汽车船运输重点关注的方向。中远海运特运加快绿色转型,新造汽车船全部为LNG双燃料船,光伏系统、生物燃料在多船型上得到应用,并通过数字化实现船舶运营全程能效预警和管控。所属汽车船队2023年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5.79%,随着新造双燃料LNG船舶下水,预计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较2022年将进一步降低35.25%。 本次新接的7500车位LNG双燃料滚装船,设计满足国际海事组织严格的TIERIII排放标准要求,采用多项先进绿色环保技术,运行过程中将大幅节能减排;与传统燃料油汽车船相比,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物排放和90%以上PM颗粒物排放。船舶投入运营后可实现24%以上的减碳率,以一个典型的中国-欧洲往返航次为例,使用LNG替代燃料,每航次可减少CO2排放2100多吨,将为我国汽车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2全链路“数字化”,实现全链条“可视化” 中远海运特运积极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打造数字化平台,致力于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开发的全程可视化货舱CCTV检测、动力电池数据监测、安全预警系统,最多可同时监测5000台新能源车,填补了海运行业大批量监测动力电池温度的空白;以船舶CCTV监控系统为基础,打通了商品车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实现运输过程车辆在船舶的精准定位(一车一码一位置),可为客户提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全链条“可视化”体验;首创采用NFP算法的智能船舶配载系统,能快速实现多船舶多任务同时配载、整船车辆“一键配载”,系统功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合资公司远海汽车船自2023年4月成功签发首张汽车船区块链电子提单,至今已累计超过70单,涵盖商品车15000余台,有效提高全链条单证流转效率、避免单证遗失风险、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此次新接的“辽河口”“闽江口”轮,实现CCTV监控系统全覆盖货舱区域,可全程实时监控车辆状态;系统采用红外感温成像技术、图像识别算法、物体监测算法、边沿计算等数字化手段,全程对舱内温度及车况进行实时监控,提供高温预警、超高温报警,为汽车运输保驾护航。 3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一半以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灵活响应新形势新任务,中远海运特运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出海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今年2月,合资公司远海汽车船研发申报的技术成果《一种汽车船货舱绑扎孔密封盖》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成果有效提升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在新能源汽车滚装运输领域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车辆大型化、新能源车自重大的特点,远海汽车船联合中远海运下属供应公司开发的3吨汽车船专用绑扎带,获颁《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证书,填补了国内汽车船专用3吨绑扎带的空白。相较于2T级产品,3T级绑扎带安全系数更高,为船舶装载提供更广的适用范围,显著提升作业效率,目前已在公司船舶批量投入使用,有力支撑新能源车大规模整车出口。 历久弥新!“大国船队”护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中远海运特运是国内最早进入汽车专业运输领域的航运企业,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专业汽车船队,与国内各大车企稳定合作,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外贸汽车船运输量始终保持中国第一的位置。近年来,公司加速全球资源布局、加强节点建设,目前整体上已具备海外定制化专属服务的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包括港口、仓储、分拨配送及增值服务的总体解决方案。 中远海运特运合资企业远海汽车船是中远海运集团唯一专业从事汽车船外贸经营的平台,目前已形成波斯湾每月3-4班的服务,东南非每月2班的服务,并即将开始每月1班的欧洲航线服务。公司将持续优化航线资源配置,除继续巩固和加强泰国波湾航线外,欧洲航线计划明年增加到每月2班,同时还将开通澳新航线、墨西哥/南美西航线。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汽车出口230.8万辆,同比增长31.3%;传统燃油车出口178.9万辆,同比增长37.5%;新能源汽车出口51.9万辆,同比增长13.7%。 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中远海运特运将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打造世界领先的汽车船队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化“软实力”优势,推进布局海外重点区域节点,不断优化供应链和通道建设,为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助力“中国制造”全方位拥抱全球化未来。 特别的船,为特别的您!     相关资讯 来了!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 中远海运首批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船交付 中远海运重工自主设计首制8.25万吨散货船 台州枫叶船业再获2+2艘甲醇燃料加注船的 全球首艘!大连海事大学再添一新校船, 158年历史上首艘! 重磅:韦立新造六艘32.5万吨WinningMax型矿 中集太平洋海工再获2艘新船订单 山东海运,10船全部到位! 签约!船王再下单!

    2024-07-11

  • [船员资讯] 1978至今,一文看懂中远海运汽车船队45年发展史……

    说到汽车,大家必定兴致勃勃,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生产出来后,怎么运往世界各地? 相比于陆运空运,海运无疑更具优势:成本低、安全性高、运输量大……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了解汽车海运么? 世界第一艘汽车专用运输船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汽车运输从最初的杂货船运输阶段逐渐步入目前的专业汽车船运输阶段;船型也从原来的PCC船(纯小车运输船舶)和RORO船(高车运输船舶),发展到现在的高低车混合型专业汽车船PCTC。 中远海运特运是国内最早进入汽车内外贸同时兼营的专业运输领域的航运公司。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广州远洋(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远洋运输企业,中远海运特运的前身)就参与组建国家买造船专业机构,在日本船厂订造了新中国第一批滚装船。 ——1978年11月,广州远洋从丹麦购进第一艘多用途滚装船嫩江轮,后从日本接进3艘新造滚装船“赤峰口”“三江口”“关河口”轮,建立起滚装船队。 ——1980年2月,广远公司监造组在日本监造三艘滚装船。 ——1992年4月19日,“赤峰口”轮执行我国首次参加联和国维持和平行动任务,运载物资1500多吨去柬埔寨磅逊港,成为我国最早参加执行联合国维持和平任务的船舶。 ★2003年,公司与NYK合资成立中远日邮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并接入“GIGAWAVE”、“SANBRUNO”轮,经修整更名为“富康口”、“富源口”轮,这是当时国内最年轻、承运能力最大、硬件设备最好的汽车运输船。 ——2003年3月9日,“富源口”轮首航,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汽车运输专业领域。 ——2005年,首次开通中国-波斯湾航线,“富泉口”轮首次运载国产汽车出口。 ——2006年,与国内17家主机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开通中国-地中海航线。 ——2009年6月,中远日邮滚装船“富瀚口”轮首次装载中国重汽217辆重型车辆开往非洲。 ——2011年2月16日,中远5000车位新型汽车专业运输船首制船——“中远盛世”轮在舟山命名交付。图为“中远盛世”轮与“中远腾飞”轮在德国汉堡港“相遇” ——2011年,开辟南美东航线,创造中国单船单港装载6061辆装货纪录。 ★2016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后,中远海运特运于2016年12月成立新集团旗下唯一专业滚装运输业务平台——广州中远海运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新公司整合了原中远、中海两大集团汽车船板块业务,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一举跃升为国内最大专业汽车船公司。 ——2018年9月22日,特运汽车船常安口轮满载各类车辆2665辆驶出广州南沙港汽车码头开往上海港,创造了公司内贸汽车船单船载货量历史新高。 长期以来,中远海运特运汽车船队始终秉持“服务客户最优”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广大汽车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内外贸商品车运输业务上开展稳定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2019年1月,中远海运特运所属滚装公司接连获得(丰田)同方环球2018年度船公司“综合评比第一名”“最佳船期遵守奖”“最佳业务对应奖”三项大奖,成为2018年度唯一被(丰田)同方环球同时颁发三个奖项的船公司,继续保持了内贸滚装服务的标杆地位,公司也因此获得2019年丰田船期的优先选择权。  ★2022年8月,中远海运特运联合上港物流、安吉物流共同发起成立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打造全新的专业平台,致力于开展汽车船国际运输业务,为中国汽车出口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公司创造了“汽车滚装船+专用框架+多用途船”的全新运输模式,全力满足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增长的运输需求。 ——2022年11月,“玉衡先锋”轮装载3859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前往中东波斯湾,远海汽车船“中国-波斯湾”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2023年7月9日,“中远盛世”轮从厦门远海码头启程前往欧洲,远海汽车船“中国-欧洲”航线正式启航。 ——2022年8月18日,“中远海运·太仓港商品车出口专线班轮首发仪式”在太仓港举行,中远海运特运自主创新研发的“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正式投入使用。 ——2023年4月26日,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成功签发第一票区块链电子提单。 ——2023年7月3日,“中远盛世”轮顺利完成太阳能光伏系统改装工程。

    2024-07-10

  • [船员资讯] 海员对航运脱碳是什么态度?

    作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脱碳进程已经在实践过程中由可选项逐步变为必须项。在环境方面,如何将技术作为脱碳进程的一部分加以利用,是国际海事组织(IMO)、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服务提供商、行业协会、政府、海事管理机构、船级社、航运公司、培训机构等正在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这一进程不仅关乎环境的未来,更深刻影响着海员的日常工作与福祉。考虑到这一点,国际海员福利与援助网络(ISWAN)发起的一项调查为我们揭示这一变革后的人文关怀。 脱碳作为海运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其目标是实现零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然而,这一转型并非没有代价。ISWAN的调查显示,快速的技术更新和监管变化给海员的工作量、福祉和压力带来了显著影响。 1.海员对于脱碳的态度 本次调查收集了400有效回复,包括来自29个不同国家的海员,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占回复的42.8%)和菲律宾(15.6%)。近90%的受访者有高级船员职称,97%的受访者为男性。受访海员中年龄在35-44岁之间的人数最多(34.3%),而25至54岁的海员略低于90%。 大多数受访者(83.4%)在油轮(37.9%)、化学品船(25.3%)或货轮(包括普通货轮或散装货轮)上工作(20.2%)。大约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4.8%)在没有固定贸易模式的船舶上工作。 新环境法规的采用显然对海员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高于70%的受访者表示,与脱碳相关的环境法规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较大(43.7%)的影响,其他人员表示受到(26.6%)的影响。 轮机部门海员的工作受到的影响最大:超过四分之三(75.2%)的受访者表示受到较大影响(46.8%)或中等影响(28.4%),而在大副和甲板部门中,这一比例略低,44.2%的受访者表示受到较大影响,25.6%的受访者表示受到中等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海员海上工作所受影响的性质不一。对超过40%的受访者而言,脱碳带来的变化对其工作的技术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不同等级燃料的储存和使用、满足审核要求以及维护设备和机械,但对约四分之一的海员而言,他们认为这些方面对其工作的影响是负面的。 2.超过半数海员呈支持态度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海员们对脱碳和技术变革的发展方向表示了极大的支持。总体而言,略高于一半(51.4%)的海员回答说,脱碳法规和技术对他们在海上的福祉有积极(36.1%)或非常积极(15.3%)的影响。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略高于30%的人认为影响是中性的,而17.5%的人认为影响是负面的(11.9%)或非常负面的(5.6%)。 海员表示:“我想知道,作为人类,我们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我们对地球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一直对生态学和绿色能源技术感兴趣”。 3.海员表示实际脱碳进程造成压力 随着技术融入航运业的步伐加快,海员们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快速掌握新技能和新能力的压力,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带来了严重后果。 根据调查,最重要的影响是与适应新技术和报告要求相关的工作量增加:超过一半(53.8%)的受访者表示,这对他们的工作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对40%以上的受访者来说,这与压力(44.0%的受访者)和疲劳(40.1%的受访者)程度的增加有关。 海员表示“新机器出现故障,合规性就会受到威胁,而且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最终,如果发现任何问题,船员整体都会被追究责任”。 同时报告揭示,受访者认为脱碳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的唯一福祉领域与他们继续在海上工作的承诺有关。略高于四分之一(26.5%)的受访者认为,脱碳对他们继续在海事部门工作的承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略高于五分之一(21.3%)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影响是消极的。这或许再次反映了海员在实现零碳过程中的两面体验:许多海员认为,他们是寻找气候紧急事件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这让他们倍受鼓舞;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海员来说,日常工作量和压力水平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削弱了他们对海上工作的承诺。 事实上,岸上工作人员的样本体量较小,这意味着调查结果不如海员群体的调查结果可靠。虽然调查结果与海员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许多岸上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支持零碳旅程,但也反映出对他们的健康和福祉的几个方面经常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岸上工作人员在工作职责方面受到脱碳法规的影响比海员更加矛盾。他们感受到在满足环境法规和财务压力之间的冲突,更多受访者认为脱碳对他们的财务和预算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担心因法规变化而增加受罚和海员被定罪的风险。 尽管如此,岸上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与海员相似,55.1%的受访者认为脱碳对他们的工作量有负面影响,38.8%感到压力增加。然而,66.0%的受访者认为脱碳进程增强了他们在海运行业的工作承诺,而认为对团队士气有积极影响的受访者是持消极看法的两倍多。这反映出,尽管脱碳带来了额外压力,但对许多岸上员工而言,推动海运业的环保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 4.以人为本,保证海员福祉 面对这些挑战,海运公司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策略:强调海员在脱碳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建议海运行业采取措施减轻脱碳对海员福利的负面影响;需要改善工作条件、心理健康支持、安全文化、技术培训和沟通机制;呼吁行业将海员视为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脱碳进程。 根据调查反馈,报告列出了海运公司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脱碳化带来的变化对员工福利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其中包括: ·承认并解决脱碳化对工作量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船员规模的考虑因素。 ·认识到快速变化和技术压力对心理的影响,并将其纳入健康和福利培训中。 ·培养身心安全文化,确保海员有信心表达任何安全问题。 ·确保海员对脱碳的贡献在薪酬和工作保障方面得到承认和重视。 ·通过确保新技术、新系统和新工艺以连贯、联合和易用的方式运行,防止系统设计中的技术压力。 ·建立强大的沟通渠道,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新技术和报告要求的理由。 ·尽可能统一报告要求,以减少重复并减轻对无心之过的担忧。 ISWAN首席执行官SimonGrainge表示:“海员们经常告诉我们,由于商业需要或监管要求,他们觉得自己的福利被忽视了。通过了解海员们对脱碳化的担忧,海事雇主们有机会让海员们成为零碳进程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而不是让零碳成为另一个可能将海员们赶出这一行业的因素。” 一家船东互保协会的营销总监路易丝-霍尔(LouiseHall)补充道:“海运业在不断发展,在该行业努力实现零碳运营的过程中,在确保有效、安全地实施任何建议措施时,绝不能忽视船员。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俱乐部与ISWAN合作开展了这项调查,研究脱碳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量对海员福利和安全的影响。我们期待与ISWAN及其他行业利益相关者合作,推进本报告中的建议,确保海员获得所需的支持,以应对零碳转型的挑战。” 脱碳进程是航运业走向绿色的一次伟大尝试,航运业在推动绿色转型与追求零碳目标的同时,离不开掌握新技术的海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支持海员福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平衡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确保海员为脱碳进程的合作伙伴而非受害者。希望所有海员能够携手共进,为航运业脱碳和绿色航运的发展绘制蓝图。

    2024-07-09

  • [船员资讯] 招商南油多措并举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为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在船岸形成“讲安全、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安全生产局面,近期,招商南油多措并举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保障船舶生产安全。 6月21日,受南京海事局邀请,公司组织船岸职工及船员家属参加南京市海事局安全生产月和庆祝“世界海员日”等活动。在活动中,公司船岸职工及船员家属参观了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VTS),通过了解主管机关对长江作业船舶的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对船舶生产安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指挥中心现场,船员家属参与了以“呵护平安”为主题的安全寄语活动,营造了“政企家相连,合力护平安”的良好氛围。 6月24日,公司二季度高级船员安全培训研讨会开班,来自一线的50名TOP4船干齐聚南京。培训邀请原公司领导王桂付,围绕船舶日常生产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隐患、船舶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等,开展“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专题授课指导。公司总船长、安全质量部总经理童学友,从实施BBSO六步法、NEARMISS和事故,就开展船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培训交流。 此外,围绕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公司船舶管理部负责人交流分享了加强老龄船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体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疗急救团队和南京民安消防,围绕心肺复苏等人体急救小技能和船岸消防安全等内容,开展了安全健康咨询和辅导;另外还组织船舶就今年“世界海员日”的主题——“海上安全,分享您的最佳提示”,开展了“安全提醒”视频拍摄活动。

    2024-07-09

  • [船员资讯] 全球首艘!大连海事大学再添一新校船,在役实习船队规模达3艘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交接命名仪式隆重举行 2024年7月8日,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交接命名仪式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隆重举行。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部党组巡视办专职副主任于敏,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启尧,中远海运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丹,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远海运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中国船级社总裁孙峰,辽宁海事局局长李信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回理事长宋家慧,中国航海学会   副理事长张宝晨,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麟等嘉宾及全体校领导出席命名交接仪式。 交接命名仪式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马川主持,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远海运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校友代表中远海运集团原董事长许立荣,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部党组巡视办专职副主任于敏分别致辞。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在致辞中向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为“两用船”建造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两用船”建设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新工程,是学校在新时代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历程中写下的浓重一笔。从1962年学校第一艘实习船“红专”轮开始,海大实习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科技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变迁。此次“两用船”的交付,标志着学校在海洋和交通科技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学校目标将“两用船”打造为交通运输行业智能航运先导示范应用,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交通运输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进程中,贡献海大力量。学校将与行业企业进一步开展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科教融合、校企协同,共同谱写智能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仪式上,单红军和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总经理饶洪华分别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和建造单位进行船舶交接。 大连海事大学董华女士作为新船教母为“新红专”轮命名。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许民强向“新红专”轮首任船长授船旗。 随后,出席仪式的各方嘉宾登船参观。 为深入探究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和实践路径,助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大连海事大学于同日举办了“科技赋能海洋强国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及涉海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围绕交通、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深入研讨。同期,发布了由大连海事大学智库团队编纂的《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4)》。 新红专轮介绍: “新红专”轮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旗下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新红专”轮船长69.83;型宽10.9m;型深5m;服务航速17.5kn,配置船员15人,科研人员5人,学生30人。船舶悬挂五星红旗,入中国船级社。该船采用全电力驱动双吊舱推进系统,该船将取得i-Ship(l,Nx,Mx,Ex,Rx,Ax)智能船级符号,实现智能化全覆盖,对标中国船级社智能规范最高要求。该轮实现了智能化全覆盖,驾、机、电深度融合,智能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身的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可满足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学生的实训需求。 该船采用后倾式船艏并设置隐藏球鼻艏,艏部设置有管隧式推进装置,设计航速18节,续航力2500海里,同时具备DP1的动力定位能力;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可在冰区安全航行,并开展研究教学工作。该船造型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采用后倾式主桅,飞檐式顶甲板,局部舷墙弧线包裹过渡等设计,整体造型流畅、简洁、流畅、富有动感。 “新红专”轮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总投资约1.8亿元,项目于2018年启动建设,2020年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2021年初步设计获得批复,2022年完成招标和建造合同签订,2023年开工建设,2023年12月下水,2024年7月交付使用。 “新红专”轮是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是该校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大连海事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该校“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红专”轮的正式交付,大连海事大学将同时拥有3艘在役的教学实习船,分别是“育鲲”轮,“育鹏“轮和最新交付的这艘“新红专”轮。

    2024-07-09

  • [船员资讯] 马士基母公司成立海上风电公司,继续布局新能源!

    7月2日,马士基母公司APMollerHolding宣布达成协议,将其子公司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MaerskSupplyServiceA/S)出售给挪威供应航运公司DOFGroupASA。 根据介绍,DOF集团将收购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的全部股份,部分以现金(约11.1亿美金)支付,其余部分通过发行新的DOF股份。交易完成后,APMollerHolding将间接持有合并后公司25%的股份。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底完成。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DOF集团将获得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的22艘船舶,包括8艘作业支持船(CSV)、13艘三用工作船(AHTS)船和1艘电缆铺设船。 值得注意的是,马士基母公司APMollerHolding在出售该公司时依然保留了其风电业务部门,并将其作为一家独立海上海运公司,专注于不断增长的全球海上风电安装市场,新公司命名为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MaerskOffshoreWind)。 马士基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 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MaerskSupplyServiceA/S)的交易标志着马士基集团八年来从传统能源服务转向其他领域的战略转变的结束。 2016年开始,航运公司马士基(A.P.Moller-Maersk)逐步剥离了非核心业务),马士基石油公司(MaerskOil)和马士基钻井(MaerskDrilling)等业务均被出售或被其他公司合并。 同样,马士基的油轮运输业务马士基油轮(MaerskTankers)也被出售给母公司APMollerHolding。 马士基集团一系列石油相关的业务发展全部基于1962年马士基集团获得的在丹麦北海海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的特许权。 马士基近年来一系列产权变更同样与其绿色新能源战略息息相关。 据了解,但马士基供应公司(MaerskSupply)迟迟未剥离,是因为前些年在海上支援船市场低迷期间,没有买家收购。 随着利率和资产价值的提高,近期市场好转,意味着该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船队逐步具备吸引力。 去年,马士基以6.85亿美元的价格将马士基供应公司(MaerskSupply)出售给了家族控制的母公司APMollerHolding。 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 此次,马士基母公司APMollerHolding保留的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MaerskOffshoreWind)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MichaelReimerMortensen被任命为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将负责运营新建造的风力发电安装船。他曾担任马士基供应公司的首席商务官和丹尼亚船舶管理公司的前董事总经理。 APMollerHolding表示:“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这得益于欧盟和美国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30年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至少达到90GW,到2050年达到400GW以上。 海上风电部署需要加快速度才能满足这些需求,而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可以将安装时间缩短约30%,这意味着更快的能源输送和更低的安装成本,从而实现更好的总体安装经济性。” 目前,马士基的第一艘风电安装船(WIV)正在建造中,预计将于2025年交付。该船交付后将在Equinor旗下位于北美的EmpireOffshoreWind风电场运营。 APMollerHolding的首席财务官将作为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的主席,他表示:“凭借我们在海上行业的长期地位,以及我们为绿色能源转型做出贡献的雄心,我们将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的海上风电安装业务分离为一个独立部门。通过这样做,我们旨在加速实施其创新的安装理念,以满足行业对更快安装流程的需求。”

    2024-07-08